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
质量损失法腐蚀速率计算:适用于金属板材、紧固件等均质材料,要求计算结果偏差≤±5%(同一批次 3 个平行样品的腐蚀速率相对偏差),确保量化材料因腐蚀导致的质量流失程度;
腐蚀面积法腐蚀速率计算:适用于涂层材料、镀层材料,要求腐蚀面积测算精度≤±2%(实际腐蚀面积与测算面积的偏差),精准评估涂层 / 镀层的破损率与保护效果;
腐蚀深度法腐蚀速率计算:适用于精密零部件、结构件,要求腐蚀深度测量精度≤±0.01mm,通过深度变化反映材料内部腐蚀程度,避免表面腐蚀数据的局限性。
试验环境参数因素:
盐雾浓度:若盐雾浓度波动超出标准要求(如中性盐雾试验中 5%±1% NaCl 溶液浓度波动>±0.5%),会导致腐蚀速率异常,需通过试验箱自动补液系统控制盐雾浓度稳定性,波动范围≤±0.3%;
盐雾沉降量:标准要求盐雾沉降量为 1 - 2mL/(80cm²・h),若沉降量不均匀(如试验箱内不同区域沉降量差异>0.3mL/(80cm²・h)),会导致样品腐蚀程度不一致,需通过优化喷嘴布局(如东莞皓天多喷嘴环形布控技术)确保沉降量均匀性;
试验温度与湿度:中性盐雾试验温度需控制在 35℃±2℃,相对湿度≥95%,温度波动若>±1℃/h,会加速或减缓腐蚀反应,需通过试验箱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维持环境稳定性;
样品处理流程因素:
样品预处理:样品表面若残留油污、氧化层,会影响腐蚀反应的起始状态,预处理时需用丙酮或乙醇超声清洗(清洗时间 10 - 15min),并在干燥箱(温度 50℃±5℃)中烘干至恒重(两次称重质量差≤0.1mg);
腐蚀产物清除:试验后样品表面的腐蚀产物(如铁锈、锌盐)若未清除,会导致质量测量偏差,需根据材料类型选择合适的清除方法(如金属样品用溶液浸泡,涂层样品用软毛刷轻扫),且清除后需再次烘干至恒重;
样品尺寸测量:样品的表面积、厚度等基础尺寸测量偏差会直接影响腐蚀速率计算,需使用高精度测量工具(如数显游标卡尺,精度 0.01mm),每个尺寸测量 3 次取平均值;
测量设备精度因素:
称重设备:用于质量损失法的电子天平,精度需≤0.1mg,且需经过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检定周期不超过 1 年),避免称重偏差导致腐蚀速率计算误差;
面积测量设备:用于腐蚀面积法的图像分析仪,分辨率需≥1000 万像素,测量软件需具备自动边缘识别功能,确保腐蚀区域与非腐蚀区域的精准区分;
深度测量设备:用于腐蚀深度法的便携式粗糙度仪,测量范围 0 - 10mm,精度≤0.001mm,需定期用标准试块校准(校准周期不超过 3 个月)。
样品预处理:
选取 3 个规格一致的样品(如 Q235 钢片,尺寸 100mm×50mm×2mm),用丙酮超声清洗 10min,去除表面油污;
将清洗后的样品放入 50℃±5℃的干燥箱中烘干 2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硅胶干燥剂,湿度≤30% RH)中冷却至室温(约 30min);
用精度 0.1mg 的电子天平称量样品初始质量,记为\(m_0\)(每个样品称量 3 次,取平均值);
样品尺寸测量: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长度\(L\)、宽度\(W\)、厚度\(d\)(每个尺寸测量 3 次),计算样品总表面积\(S\)(若样品为板材,\(S = 2×(L×W + L×d + W×d)\);若为紧固件,需计算所有外表面面积,如螺栓的表面积 = 圆柱侧面积 + 两个端面面积),单位为 cm²;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试验标准(如 GB/T 10125 - 2021)设置盐雾试验箱参数,中性盐雾试验为例:盐雾浓度 5% NaCl(pH 值 6.5 - 7.2),试验温度 35℃±2℃,盐雾沉降量 1 - 2mL/(80cm²・h),试验时间\(t\)(如 24h、48h、96h,根据客户需求设定)。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固定在试验箱样品架上(样品与垂直方向成 15° - 30° 角,避免盐雾直接冲刷样品表面),确保样品间无遮挡,间距≥20mm;
开启试验箱,按照设定参数运行,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控盐雾浓度、沉降量、温度等参数,每 2h 记录 1 次,确保参数符合标准要求;若出现参数波动(如温度超出 35℃±2℃),需暂停试验,排除故障后重新计算试验时间。
试验结束后,取出样品,用流动的去离子水(水温 25℃±5℃)轻轻冲洗样品表面(冲洗时间≤30s),去除残留的盐雾溶液;
若样品表面有腐蚀产物(如铁锈),需根据材料类型选择清除方法:对于钢铁样品,用 50g/L 的溶液(温度 25℃±5℃)浸泡 10min,期间用软毛刷轻轻刷洗腐蚀区域,直至腐蚀产物清除;
将清除腐蚀产物后的样品再次放入 50℃±5℃的干燥箱中烘干 2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电子天平称量样品腐蚀后质量,记为\(m_1\)(每个样品称量 3 次,取平均值)。
计算公式:
数据处理:计算 3 个平行样品的腐蚀速率,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腐蚀速率\(v_\),同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RSD = \frac\sum_^(v_ - v_)^2}}} \times 100\%\));
结果判定:若\(RSD ≤ 5\%\),则计算结果有效,说明平行样品腐蚀速率一致性良好;若\(RSD > 5\%\),需重新检查样品预处理流程(如是否清除腐蚀产物)、试验环境参数(如盐雾沉降量是否均匀),排除问题后重新进行试验与计算。
样品预处理:选取 3 个涂层 / 镀层完好的样品(如镀锌钢板、环氧树脂涂层铝合金板,尺寸 100mm×100mm),用乙醇擦拭样品表面,去除灰尘;用图像分析仪拍摄样品初始表面图像,确认无初始腐蚀破损,记录样品总面积\(A_0\)(单位:cm²,如 100mm×100mm 样品的\(A_0 = 100\)cm²);
划痕处理(可选):若需模拟涂层破损后的腐蚀行为,需用划刀在样品表面划十字划痕(划痕深度穿透涂层至基材,长度 50mm,宽度 0.1mm),并拍摄划痕区域初始图像;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试验标准(如 ISO 9227:2017)设置盐雾试验箱参数,以酸性盐雾试验为例:盐雾浓度 5% NaCl(pH 值 3.1 - 3.3),试验温度 35℃±2℃,盐雾沉降量 1 - 2mL/(80cm²・h),试验时间\(t\)(如 168h、336h)。
将样品固定在试验箱样品架上(涂层 / 镀层面朝向盐雾喷射方向,与垂直方向成 20° 角),开启试验箱按设定参数运行,每 24h 观察一次样品腐蚀情况,记录腐蚀起始时间;
试验结束后,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轻轻冲洗表面,用无尘布吸干水分,避免擦拭腐蚀区域导致破损面积扩大;
腐蚀面积测量:用图像分析仪(分辨率 1000 万像素,配备腐蚀面积分析软件)拍摄样品腐蚀后表面图像,软件自动识别腐蚀区域(如涂层起泡、剥落、基材锈蚀区域),测量腐蚀总面积\(A_1\)(单位:cm²);若有划痕,需单独测量划痕两侧的腐蚀扩展面积\(A_\)(单位:cm²);
计算公式:
整体腐蚀面积速率\(v_A\)(单位:cm²/h):
划痕腐蚀扩展速率\(v_\)(单位:cm²/h):
结果判定:3 个平行样品的腐蚀面积速率相对标准偏差\(RSD ≤ 8\%\)(涂层材料因腐蚀不均匀性,RSD 允许范围略高于金属材料),则计算结果有效;若某一样品的腐蚀面积速率与平均值偏差>15%,需剔除该异常数据,用剩余 2 个样品重新计算平均值。
样品预处理:选取 3 个精密零部件样品(如轴承钢滚珠、铝合金结构件),用异丙醇超声清洗 5min,烘干后用便携式粗糙度仪测量样品关键部位的初始表面轮廓,记录初始平均深度\(h_0\)(单位:mm,测量区域为 5mm×5mm,取 5 个测量点的平均值);
试验参数设置:根据客户需求与零部件实际应用场景,设置盐雾试验箱参数,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盐雾浓度 5% NaCl + 0.26g/L 氯化铜(pH 值 3.1 - 3.3),试验温度 50℃±2℃,盐雾沉降量 1 - 2mL/(80cm²・h),试验时间\(t\)(如 24h、48h)。
将样品固定在专用工装(避免试验过程中样品碰撞导致尺寸变化)上,放入试验箱,按设定参数运行;
试验结束后,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冲洗,烘干后用软布轻轻擦拭表面,去除松散腐蚀产物(避免损伤基材)。
腐蚀深度测量:用便携式粗糙度仪在原测量区域(标记位置,确保测量点一致)测量样品腐蚀后的表面轮廓,记录腐蚀后的平均深度\(h_1\)(单位:mm),同时记录腐蚀深度\(h_\)(单位:mm);
计算公式:
平均腐蚀深度速率\(v_h\)(单位:mm/h):
腐蚀深度速率\(v_\)(单位:mm/h):
结果判定:3 个平行样品的平均腐蚀深度速率相对标准偏差\(RSD ≤ 10\%\),腐蚀深度速率偏差≤±0.002mm/h,则计算结果有效;若深度测量值波动过大,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