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
温度:15℃~35℃,需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大幅波动影响校准结果。
湿度:不大于 85% RH,防止过高湿度对校准设备及试验箱产生干扰。
气压:80kPa~106kPa,确保在正常大气压范围内开展校准工作。
周边环境应无强烈震动、电磁干扰及腐蚀性气体,远离冷热源,以免对试验箱及校准仪器造成不良影响。
选用经计量机构校准、精度符合要求的多通道温度显示仪或多路温度测量装置,其温度测量精度应至少比被校准试验箱高一个等级。
传感器采用四线制铂电阻温度计,通道传感器数量不少于 9 个,以保证能全面、准确地测量试验箱工作空间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湿度测量选用高精度湿度传感器及配套显示仪表,精度需满足校准要求,用于精确测量试验箱内湿度。
均匀性校准:在试验箱工作空间内均匀布置 9 个温度传感器,设定试验箱温度至典型工作温度点(如 40℃),稳定 2 小时后,在 30 分钟内,每分钟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值一次,共测 30 次。计算各次测量中最高温度与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温度点的温度均匀性,应满足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
波动度校准:在上述温度稳定后,选取工作空间中心点,在 30 分钟内,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计算该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即为温度波动度,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偏差校准:记录各温度传感器在稳定状态下的测量值,计算其平均值,与试验箱温度设定值对比,差值即为温度偏差,应在规定的偏差范围内。
均匀性校准:在湿度测试点布置湿度传感器(数量不少于 3 个),设定湿度至典型工作湿度点(如 93% RH),稳定 2 小时后,在 30 分钟内,每分钟测量并记录各点湿度值一次,计算各次测量中最高湿度与湿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得到湿度均匀性,需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波动度校准:选取工作空间中心点的湿度传感器,在 30 分钟内,每分钟记录一次湿度值,计算该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即湿度波动度,应符合设备技术规范。
偏差校准:记录各湿度传感器稳定状态下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与试验箱湿度设定值比较,其差值为湿度偏差,需在规定偏差范围内。
校准周期:建议湿热试验箱的校准周期为 12 个月。若设备使用频繁、工作环境恶劣或出现故障维修后,应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及时进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可靠。
结果处理:校准完成后,校准人员应如实填写校准报告,详细记录校准数据、校准结果及设备状态。若校准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出具校准合格证书;若存在偏差,需分析原因,对试验箱进行调整、维修后重新校准,直至满足要求。校准报告及相关记录需妥善保存,以便后续查询与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