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诚信促进发展,实力铸就品牌
服务热线:

19175269088

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的温度范围与测试周期如何影响测试结果?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的温度范围与测试周期如何影响测试结果?

发布时间: 2025-11-18  点击次数: 34次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是一种用于模拟产品在高低温环境之间快速转换时所受到的热应力冲击的试验设备。它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新能源、LED、电池、塑胶、金属、连接器等产品的可靠性测试、环境适应性评估与质量控制
 
  该设备通过快速切换高温区与低温区(或通过气流、液体介质冲击),使样品在短时间内经历剧烈的温度变化,以评估其材料、结构、焊点、涂层、封装等在热胀冷缩、应力集中、疲劳失效等机制下的可靠性表现。
 

广皓天-三箱冲击箱-首图-800×800-241115 -5 拷贝.jpg

  一、温度范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的温度范围是指设备能够达到的低温度(如 -40°C、-55°C、-65°C)和温度(如 +85°C、+125°C、+150°C 或更高),这个范围直接决定了试验的严酷程度与环境模拟的真实性
 
  1. 温度范围越宽,模拟的环境越严苛
 
  低温端(如 -55°C 或 -65°C):模拟极寒环境(如高海拔、极地、太空、冬季户外),考察材料在低温下的脆性、收缩、开裂、电气性能下降等;
 
  高温端(如 +125°C、+150°C):模拟高温环境(如沙漠、发动机舱、设备内部发热),考察材料膨胀、软化、氧化、失效、电气特性漂移等;
 
  宽温域(如 -65°C ~ +150°C):用于模拟气候、航天航空、等高要求场景,对产品综合可靠性要求高。
 
  ✅ 如果试验温度范围不足以覆盖产品实际使用环境(如只做到 -20°C ~ +80°C),则可能低估产品在实际环境下的失效风险
 
  2. 温度范围决定材料性能的极限挑战
 
  不同材料(如塑料、金属、焊锡、胶水、涂层)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物理与化学特性
 
  低温:脆化、收缩、失去韧性、开裂;
 
  高温:软化、氧化、膨胀、失去强度、电气性能漂移;
 
  快速温变:热应力集中、材料界面剥离、疲劳损伤;
 
  若试验箱的温度范围不够,无法激发潜在的材料失效模式,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与预测性将下降。
 
  3. 标准与行业对温度范围的要求
 
  不同行业或产品标准对温度范围有明确规定,例如:

行业/标准
典型温度范围
说明
电子元器件(如JEDEC、MIL-STD)
-55°C ~ +125°C 或更高
用于芯片、PCB、连接器等
汽车电子(如ISO 16750、AEC-Q)
-40°C ~ +125°C 或 -55°C ~ +150°C
模拟发动机舱、寒冷启动等
电池(如UN38.3、GB 31241)
-40°C ~ +85°C 或更高
评估电池在温度切换下的安全性与性能
 
  ✅ 如果试验温度范围不符合相关标准,测试结果可能不被认可或无法证明产品符合应用要求
  
  二、测试周期(循环次数与驻留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高低温冲击试验不仅关注“温度范围有多宽",更关键的是“温度变化的频次(循环次数)"与“在每个温度下的停留时间(驻留时间)",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测试周期,是决定产品耐久性与失效机理暴露的关键。
 
  1. 测试周期的定义
 
  测试周期通常包括以下参数:
 
  高温冲击温度(如 +125°C)
 
  低温冲击温度(如 -40°C 或 -55°C)
 
  每个温度的驻留时间(Dwell Time,如 10min、30min、60min)
 
  转换时间(Transition Time,如 5秒~120秒,从高温到低温或反之)
 
  循环次数(如 10次、50次、100次、500次 或更多)
 
  🔄 一次完整冲击循环 = 高温驻留 → 快速切换 → 低温驻留 → 快速切换(回到高温)
 
  2. 驻留时间(Dwell Time)的影响
 
  是指样品在高温或低温极限温度下保持的时间,用于让材料充分达到热平衡,应力充分发展
 
  驻留时间短(如 5~10分钟):适用于快速筛选或初步测试,但可能无法充分暴露慢速失效(如材料疲劳、焊接疲劳);
 
  驻留时间长(如 30~60分钟):更接近实际使用中的热稳定状态,有利于发现材料蠕变、热疲劳、分层、界面剥离等慢速失效模式
 
  若驻留时间不足,样品可能未充分热胀冷缩或应力释放,导致测试结果偏乐观或不真实。
 
  3. 转换时间(Transition Time)的影响
 
  指的是从一个温度区间(如高温)快速切换到另一个区间(如低温)所需的时间;
 
  高低温冲击试验的核心特征就是“快速切换"(通常在 5~60 秒内完成),以产生剧烈的热应力
 
  转换时间越短,热冲击越剧烈,对材料的热疲劳、焊接点、封装结构挑战越大;
 
  若切换时间过长(如几分钟),则更接近“温变试验"或“恒温恒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冲击"。
 
  4. 循环次数(Cycle Number)的影响
 
  是指高温与低温交替冲击的总次数,如 10 次、50 次、100 次、500 次甚至上千次;
 
  循环次数越多,产品承受的累积热应力越多,越容易暴露疲劳、老化、失效问题
 
  例如:
 
  10~30 次:适用于初期筛选或设计验证;
 
  50~100 次:常用于常规可靠性验证;
 
  500 次以上:用于严苛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寿命评估(航天、汽车电子);
 
  循环次数不足,可能无法发现潜在的长期失效问题,如焊点疲劳、材料降解、结构微裂纹扩展等。
 
  三、温度范围与测试周期的综合作用

影响维度
温度范围影响
测试周期影响
失效模式暴露
决定能激发哪些温度下的材料失效(脆化、膨胀、氧化等)
决定热应力循环的累积效应与慢速失效(疲劳、老化、分层)是否出现
严酷程度
范围越宽,环境越
循环次数越多、驻留时间越长,对产品考验越严苛
测试真实性
范围需覆盖实际使用环境(如汽车、航天、户外)
周期设置需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温度变化频率与持续时间
标准符合性
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对温限的要求
循环与驻留参数也常被标准明确规定
测试效率与成本
范围过大可能增加设备成本
周期过长会增加测试时间与样品损耗
 
  四、总结:温度范围与测试周期对测试结果的核心影响
项目
说明
温度范围
决定试验所能模拟的环境极限,影响材料在高低温度下的物理/化学行为与失效模式;范围越宽,测试越严苛、越接近真实工况
驻留时间
影响材料在极限温度下的热平衡与应力发展,时间越长,越能暴露慢速失效(如热疲劳、分层)
转换时间
决定热冲击的剧烈程度,时间越短,热应力越大,对焊点、封装、材料界面挑战越大
循环次数
决定产品承受热应力冲击的累积次数,次数越多,越容易暴露疲劳、老化、可靠性下降等问题
综合影响
温度范围与测试周期共同决定了试验的严酷度、可靠性验证深度与产品的实际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