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冲击试验箱控温不准、切换速度变慢",其实不是设备 “不耐用",而是忽略了核心维护 —— 尤其是定期清洁和传感器校准这两项,做好了不仅能避免频繁故障,还能让设备寿命延长 5 年以上,具体怎么做?一文说清:
冷热冲击试验箱长期处于 “高温→低温" 骤变环境,腔体内易积粉尘、样品残留(如电子元件碎屑、电池浆料),风道和散热网也会藏灰,这些 “积污" 会直接影响控温效率,甚至引发故障:
测试后的样品可能留下油污、粉末(如金属样品的氧化碎屑),若粘在腔体内壁或风道板上,高温下会碳化结块,阻挡冷热空气循环 —— 比如风道被堵,会导致 “高温区升不到设定值,低温区降不下来"。
清洁频率:每次测试结束、取出样品后立即清洁;每月做 1 次深层清洁。
正确操作:
✅ 日常清洁:待腔体温度降至常温(30℃以下),用软布蘸中性清洁剂(如洗洁精兑水) 擦拭内壁、风道板,重点擦样品放置区的残留污渍,再用干布擦干,别用钢丝球、硬毛刷(会刮伤腔体涂层,导致生锈)。
✅ 深层清洁:每月拆开腔体两侧的风道盖板(通常是螺丝固定),用压缩空气吹净风道内的粉尘,若有顽固油污,用棉签蘸酒精擦拭风道内的风扇叶片(擦完晾干再装回,避免短路)。
冷热冲击试验箱的侧面 / 背面有散热网(用于制冷系统散热),若积灰过多,制冷系统会因 “散热不畅" 超负荷运转,导致 “低温区降温慢"“压缩机频繁启停",长期会烧毁压缩机。
门封条(硅胶材质)负责密封腔体,若粘了样品残留(如胶黏剂、电解液),会加速老化变硬,导致 “腔体漏气"—— 比如测试时真空度掉得快、温度波动大。
传感器是冷热冲击试验箱的 “温度眼睛",负责检测腔体内温度并反馈给控制系统,若传感器失准,即使设备其他部件没问题,控温也会 “跑偏"(比如实际温度 50℃,传感器显示 45℃,设备会持续加热导致超温)。
若暂时没条件做专业校准,可通过 “标准温度计比对" 自查:
校准后,厂家会调整设备的温度补偿参数,别私自进入控制系统修改(如改 “温度偏移值"),否则会导致校准失效;同时保存好校准报告,用于后续行业认证(如 ISO 体系审核、客户验厂)。
很多用户觉得 “维护费时间",但对比一下:换一台压缩机要几千元,传感器失准导致测试数据作废、返工要花更多时间,而定期清洁每月只需 30 分钟,每年校准 1 次 —— 做好这两项,就能避免这些损失,还能让设备长期保持 “状态"。
记住维护节奏:每次测试后清洁腔体 + 门封条,每 2 周清散热网,每年校准传感器,按这个节奏做,你的冷热冲击试验箱不仅能多用 5 年,还能始终精准满足测试需求,省心又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