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
温湿度系统:温度控制范围 - 20℃~80℃,精度 ±0.5℃;湿度控制范围 10%~98% RH,精度 ±2% RH;
气体控制:可调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浓度,精度 ±0.1%,模拟真空、充气包装环境;
光照模块:配备 UV 紫外线灯和模拟日光光源,光照强度 0~50000lux 可调;
微生物检测:内置无菌培养腔,支持霉菌、细菌等微生物接种与观察;
安全配置:具备超温报警、气体泄漏监测、自动断电保护等功能,确保试验安全。
塑料复合膜:用于薯片、饼干等零食包装;
纸质包装盒:应用于冷冻食品、乳制品;
玻璃瓶 + 金属盖:常见于果酱、调味品包装。
阻隔性能测试:将复合膜密封于测试腔,设定温度 35℃、湿度 85% RH,通入 5% 氧气 + 95% 氮气,持续监测氧气透过率,试验周期 72 小时;
耐高温测试:置于 60℃环境下加热 2 小时,观察膜材是否变形、分层;
微生物渗透测试:接种大肠杆菌于膜表面,在 37℃、90% RH 环境培养 48 小时,检测菌落是否穿透包装。
耐湿强度测试:将包装盒浸入 25℃、湿度 95% RH 环境中 48 小时,测量浸水后的抗压强度;
气味迁移测试:将包装盒与饼干同置于密封舱,50℃下放置 24 小时,评估饼干是否吸附异味;
荧光物质检测:通过 UV 光照观察纸张是否含有违规荧光增白剂。
密封性测试:抽真空至 - 0.08MPa,保压 30 分钟,检测是否漏气;
耐腐蚀性测试:注入酸性模拟液(pH=3),60℃下静置 7 天,观察瓶体与瓶盖是否腐蚀;
重金属迁移测试:模拟高温储存(50℃),检测金属盖中铅、镉等元素是否析出。
物理性能:通过传感器实时记录温湿度、气体浓度、压力变化,每 10 分钟自动保存数据;使用电子拉力机测量包装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力;
化学性能:采用气相色谱仪(GC)分析气体透过成分,原子吸收光谱(AAS)检测重金属含量;
微生物数据:通过菌落计数器统计包装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数量;
数据分析:运用 SPSS 软件对比试验前后数据,绘制性能变化曲线,评估包装材料是否符合 GB 4806 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温湿度传感器长期使用后出现 ±1℃偏差,影响测试精度;
气体调节模块在频繁切换浓度时响应延迟,导致试验周期延长;
微生物培养腔清洁,存在交叉污染风险。
设备维护:每季度校准温湿度传感器,定期更换老化部件;
功能升级:优化气体调节算法,增加预混合气体缓存装置,缩短浓度切换时间;
安全管理:采用紫外 + 高温双重灭菌模式,建立试验前后强制清洁流程;
智能化改造:增加物联网模块,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资源条件以及产品的特性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