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皓天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网站!
诚信促进发展,实力铸就品牌
服务热线:

19175269088

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新能源汽车高低温测试整体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高低温测试整体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2-18  点击次数: 103次

新能源汽车高低温测试整体解决方案

 

一、概述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确保车辆在各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性能、安全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高低温测试旨在模拟不同环境温度,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整车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为产品优化、质量保障及市场准入提供关键依据。

 

638682057946525434931.jpg

 

二、实验 / 设备条件

 

(一)测试设备

 

步入式高低温试验箱具备精准的温度控制系统,可调节温度范围广,能满足 -40℃至 +80℃甚至更宽的温度区间要求,箱内空间足够容纳整车或大型零部件总成,且温度均匀性良好,确保测试样品各处所受环境温度一致。

 

温度数据采集系统:高精度的热电偶、热电阻传感器配合数据采集仪,可实时、准确地监测车辆各关键部位(如电池模组、电机绕组、控制器芯片等)的温度变化,采样频率可达毫秒级,确保不遗漏任何细微的温度波动。

 

(二)环境条件

 

除了精准的温度控制,试验箱内还需配备满足标准要求的湿度调节功能,模拟不同湿度环境,因为湿度对电气绝缘性能、金属腐蚀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同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箱内空气流通,避免局部热量积聚,且通风速率可根据测试需求调整。

 

三、试验样品

 

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用于综合评估车辆在高低温环境下的动力性能、续航里程、充电性能、驾驶舒适性以及各系统协同工作的稳定性。

 

关键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组(含电池单体、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 BMS)、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车载充电机(OBC)、DC - DC 变换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等,针对这些零部件单独测试,有助于深入分析故障根源,为零部件优化提供精准方向。

 

 

 

四、试验步骤

 

(一)测试前准备

 

对试验样品进行全面的外观检查、初始性能测试及数据记录,如整车的初始续航里程、电池初始容量、电机初始扭矩等,确保样品状态已知且无初始缺陷。

 

在车辆或零部件的关键部位布置温度传感器,依据测试重点不同,传感器分布密度有所差异,重点关注高温或低温敏感区域,如电池热失控风险较高的电芯中心位置、电机散热困难的绕组部位等,并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

 

(二)低温测试流程

 

将试验箱温度设定至目标低温值,如 -30℃,以不超过 2℃/min 的降温速率匀速降温,待箱内温度稳定在设定值且波动范围控制在 ±2℃以内后,开始计时并持续保温 4 - 8 小时,确保车辆及零部件充分达到低温热平衡状态。

 

在此低温环境下,进行一系列测试项目:

 

整车冷启动测试:尝试启动车辆,记录启动时间、启动电流、电压波动等参数,观察车辆能否顺利启动以及启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仪表盘故障灯亮起、动力系统报错等。

 

动力性能测试:驾驶车辆在试验箱内模拟道路行驶工况,包括加速、减速、爬坡等,测试不同工况下的驱动力、车速响应、扭矩输出等性能指标,与常温下的数据对比,评估低温对动力系统的削弱程度。

 

续航里程测试:按照标准测试循环或实际常用工况驾驶车辆,直至电池电量耗尽,记录行驶里程,分析低温条件下续航里程的衰减情况,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变化,研究续航衰减原因。

 

充电性能测试:连接充电桩,在低温下对车辆进行充电,记录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充电过程中的电池温度变化等,判断低温是否影响充电速度及安全性,同时观察充电过程中车辆各系统的交互状态,有无充电中断、故障报警等情况。

 

(三)高温测试流程

 

将试验箱温度设定至目标高温值,如 +50℃,以不超过 3℃/min 的升温速率匀速升温,待温度稳定在设定值 ±2℃范围内后,保温 4 - 8 小时,使车辆及零部件达到高温热平衡。

 

开展高温环境下的各项测试:

 

整车热管理系统效能测试:监测空调制冷效果、冷却液温度、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情况等,观察车内温度能否维持在舒适区间,以及关键部件温度是否超出安全阈值,评估热管理系统在高温下的工作负荷及调控能力。

 

动力性能与可靠性测试:类似低温动力测试,在高温下运行车辆,重点关注电机过热保护情况、电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记录长时间高温运行后动力性能的变化,如扭矩下降幅度、功率衰减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因过热导致的部件故障或性能劣化。

 

电池安全性测试:由于高温是电池热失控的重要诱因,在高温环境下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内部压力、温度变化等参数,模拟电池过充、过放、短路等极-端工况,观察电池的热失控触发条件及表现形式,为电池安全设计与保护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四)测试后检查

 

在完成高低温测试后,待试验样品恢复至常温状态,再次进行全面的外观检查,查看是否有部件变形、开裂、密封件失效等因温变导致的物理损坏。

 

对车辆及零部件进行性能复测,与测试前的数据对比,量化评估高低温测试对性能的影响程度,如电池容量保持率、电机效率变化、整车操控性能差异等,同时对测试过程中采集的大量温度数据、性能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规律,找出潜在问题点。

 

五、实验结果 / 结论

 

根据测试数据,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各测试项目的结果、数据对比分析、问题发现及改进建议。例如,明确指出某款新能源汽车在 -20℃低温下续航里程较常温衰减 30%,原因是电池内阻增大、热管理系统制热功率不足导致电池温度过低;在 +45℃高温下,电机因散热不良出现功率阶段性下降 15%,且在过充测试时电池出现轻微热失控迹象。

 

基于测试结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产品优化方向,如改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低温加热策略、优化电机散热结构设计、增强电子控制系统的高温稳定性等;同时为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判定依据,确定产品是否满足相应的高低温性能标准要求,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生产或市场投放环节,保障新能源汽车在全生命周期内能够安全、可靠地应对不同气候环境。

 

 

.................................................................................................................................................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资源条件以及产品的特性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638701440347711936749.jpg